close




人間國寶》廖瓊枝.楊秀卿.陳錫煌 出列






















圖左起:說唱類楊秀卿、歌仔戲類廖瓊枝、布袋戲類陳鍚煌。



台灣版「人間國寶」出列─文建會昨天正式指定歌仔戲第一苦旦廖瓊枝、盲人彈唱藝師楊秀卿、布袋戲大師李天祿之子陳錫煌為國家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地位猶如日本的「人間國寶」,未來將編列預算協助他們薪傳技藝。

此外,全台唯一的職業北管劇團─漢陽北管劇團被指定為北管戲曲類保存團體;全台最古老的北管社團─梨春園北管樂團被指定為音樂類保存團體。台南縣西港刈香則被指定為國家重要民俗。

這是文建會在新版文資法通過後,首度指定的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及保存團體,也是繼雞籠中元祭後第二度指定國家重要民俗,其辦法參考了日、韓等國行之有年的「人間國寶」制度。

過去教育部舉辦過「薪傳獎」及遴選「重要民族藝術藝師」,但皆為榮銜,第一屆民族藝師雖曾進行過薪傳並領過每月五萬元薪水,但一年後不了了之。

文建會將上述藝師、藝術團體及民俗歸類為「無形文化資產」後,他們不只擁有榮銜,還具「法律身分」,獲得應有的尊崇。

民俗學者林茂賢指出,過去國家遴選類似藝師或團體,常空有名號未能落實薪傳,今後將以「培養未來的藝師」為目標,由藝師及傳統藝術團體自行招募已是從業人員的優秀藝生,文建會提供他們習藝的學費,還提供「薪水」或「鐘點費」(藝師每個月約四萬元、藝生約一萬五千元)讓他們安心習藝。



轉貼至【2009/03/04 聯合報】@ http://udn.com/


 


PS:1.佳事一樁,動作雖有點晚,卻還可接受。


2."藝師每個月約四萬元"的「薪水」或「鐘點費」?比不上一個小教授(一個小講師每星期也只上13個小時的課),實在可笑。


3.「培養未來的藝師」?傳統的師徒制或許才有可能吧?還有,別忘了這些國寶都是在長年累月的舞台實踐中發揮長才、樹立風格、累積藝術,不是三年四個月「修表演學分」就可以領畢業證書的!



 


文建會指定傳統藝術及民俗「保存者/保存團體」名單出爐2009.03.03
    行政院文建會98年度指定傳統藝術及民俗「保存者/保存團體」名單出爐了,獲指定為保存者的個人和團體如下:
一、重要傳統藝術-
             ‧ 歌仔戲類保存者:廖瓊枝女士
             ‧ 說唱類保存者:楊秀卿女士
             ‧ 布袋戲類保存者:陳錫煌先生
             ‧ 北管戲曲類保存團體:漢陽北管劇團
             ‧ 北管音樂類保存團體:梨春園北管樂團
       
        二、重要民俗-台南縣西港刈香
      傳統藝術及民俗是台灣文化藝術中相當重要的文化瑰寶,文建會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將其歸類為無形文化資產,每年慎重指定卓有貢獻或瀕臨失傳之個人或團體為保存者。 
      台灣傳統藝術的傑出藝師,盡展精湛技藝,在不同領域獨領風騷,殊堪後人取法與敬仰。惟傳統藝術源自於民間,技藝承載於人,有著脆弱及不易再生的特性,這些「人間國寶」隨著時間的刻畫,逐漸隱逝,其精湛技藝往往亦隨之泯滅失傳,成為不可彌補的損失。
       文建會依文資法規定,必須保存維護這些珍貴傳統技藝及瀕臨失傳之文化資產,乃持續推動民間藝術保存工作,加速重要無形文化財的登錄指定。
       主任委員黃碧端指出,文資法規定進行文化資產保存、維護、傳承、推廣計畫,讓這些保存者/保存團體獲得應有的尊崇。文建會在完成登錄指定個人及團體的同時,也擬具保存維護相關計畫,讓這些保存者或保存團體也能負起技藝傳承之責任與使命。種種努力,無非在希望透過政府與民間的共同努力,賦予文化資產新的生命力,使台灣的文資之美向下紮根,並展現與世界同步的魄力。

新聞聯絡人:國立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  董盈穎 電話:04-22295848#151
                     文建會媒體公關組  黃莉雅 電話:02-3343-6336


指定個人及團體參考資料
   歌仔戲保存者—廖瓊枝
歌仔戲為台灣歷史悠久、擁有眾多欣賞人口的最重要傳統戲曲,廖瓊枝女士有歌仔戲界台灣第一苦旦之美譽。廖老師自12歲參加子弟班學戲迄今,投入歌仔戲藝術已有六十餘載,期間榮獲「民族藝師薪傳獎」、「國家文藝獎」及「行政院文化獎」等獎項肯定,現更全心投入歌仔戲教學推廣。

   布袋戲保存者—陳錫煌
布袋戲藝師陳錫煌出神入化的操偶技術及優雅的口白展現傳承自其父親,亦即已過世的重要民族藝術藝師李天祿先生,在布袋戲漸漸發展為金光戲,或走入攝影棚的潮流下,陳錫煌藝師仍堅持保存傳統布袋戲藝術。一生矢志發揚布袋戲的他,目前雖已近80歲高齡,仍不斷致力下一代的藝術傳承而默默努力。

   說唱類保存者—楊秀卿
說唱念歌原本是中下階層沿村走唱、賣藝糊口所必須具備的技能,楊女士的說唱藝術被發掘,始於許常惠與曾永義兩位教授於1985年代表文建會,邀請她在當年國家藝術季中獻聲,自此楊女士致力於念歌藝術的薪傳始受到各界所認識及激賞。二十多年來,雙眼全盲的楊女士,持續以溫柔卻堅定的歌聲,見證了台灣的社會發展歷程。

   北管音樂類保存團體—梨春園北管樂團
北管音樂高亢激昂、熱鬧喧騰,是早期民眾在婚喪喜慶不可或缺的「熱門音樂」。文獻中記載,彰化梨春園成立時間可上推至清嘉慶16年(1811),是目前能提出年代證明的北管軒社中成立最早的團隊,更難能可貴的是,在團長葉金泉和館閣老師陳助麟的號召下,梨春園目前仍保持定期自發的團練,使北管藝術得以薪傳不墜。

   北管戲曲類保存團體—漢陽北管劇團
北管戲曲曾是台灣常民生活中極為重要的休閒娛樂,但隨著社會變遷與生活型態的改變,如今逐漸凋零,尚能粉墨登場的北管社團寥寥無幾。漢陽北管劇團團長莊進才先生長期研究已故北管藝人游丙丁、呂仁愛、林松輝等前輩之曲藝並加以整理,已完成多齣精典劇目整編工作,是北管戲曲傳統重要的傳承和保存者。

   重要民俗—西港刈香
西港慶安宮有三百餘年歷史,奉祀天上聖母代天巡狩十二瘟王,經過六次之重修、重建。固定每逢丑、辰、未、戌之年的農曆四月舉行的刈香遶境活動俗稱「西港仔香」,起源於清乾隆49年(1784)的香科遶境,道光3年(1823)起由慶安宮主辦,至道光27年(1847) 因重建廟宇落成而舉行首科王醮,開始有王船祭典,並擴大遶巡香境,爾後逐次擴展,香境含蓋96村鄉,成為「台灣第一大香」,也是台南在地陣頭最盛大的匯演場域之一。

 

http://tw.myblog.yahoo.com/ke-taiwanopera/article?mid=9243&page=0#924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芳粉 的頭像
    芳粉

    李靜芳粉絲團

    芳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